和萧叔达副使韵兼简沈大使妙玄沈先生文举 其二

门巷萧骚不闭关,诗翁谁与破愁颜。
儗寻杜位怕泥滑,欲过苏端愁路难。
野阔淮天山隔远,溪深石罅水流潺。
司征总是登瀛客,油盖重重马上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雅士在雨天访友不遇的闲愁,同时暗含对友人境遇的感慨。全诗用生活化的场景和自然意象,传递出细腻的情感。

首联写诗人住所门庭冷落却不闭门,暗示他内心寂寞却保持开放心态。"诗翁谁与破愁颜"用口语化的表达,直接点出无人相伴解忧的孤独感。

中间两联通过两组生活细节的对比,生动展现访友的纠结心理:想找杜位(友人)又怕雨后路滑,想去苏端(另一友人)家又嫌路途遥远。这种日常小烦恼的描写让读者产生共鸣,同时"怕泥滑""愁路难"也暗喻人生际遇的种种阻碍。

颈联转向开阔的自然景象描写:原野辽阔却被山水阻隔,溪水从石缝中潺潺流过。这里用空间距离暗示人际隔阂,流水声更反衬出环境的寂静,烘托孤寂氛围。

尾联笔锋一转,写征税官员(司征)骑着华盖马车归来。这里用"登瀛客"(喻显贵)与"油盖重重"的富贵形象,与前文清贫文人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含蓄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全诗魅力在于:用日常小事见真情,以自然景物衬心境,最后通过对比手法引发思考。语言平实却意蕴丰富,既有生活趣味,又含社会观察,展现了古代文人既清高又关注现实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