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篇
玉树银花傍晚妍,春光谁假祝融边。
燎原欲种应无地,幻质能开别有天。
红学石榴全带焰,绿偷杨柳半浮烟。
爃煌烛影金莲混,熠耀萤光翠筱翩。
遂有鱼珠承月吐,真看燐灼乱奎躔。
影侵上苑灯花畔,声闹昭阳羯鼓前。
千种鳌山增气色,一林炎井似熬煎。
丹书宛转拟衔雀,振木分明似耀蝉。
落英点水俱销铄,钻燧微茫递化迁。
公子流丸非挟弹,佳人拾翠不成钿。
繁华炙手虽可热,零落灰心岂再燃。
不分荣枯随把握,生憎炎冷窃机权。
可怜佳夕当三五,浪费游人几百年。
总为洛阳春有价,花开花谢自年年。
燎原欲种应无地,幻质能开别有天。
红学石榴全带焰,绿偷杨柳半浮烟。
爃煌烛影金莲混,熠耀萤光翠筱翩。
遂有鱼珠承月吐,真看燐灼乱奎躔。
影侵上苑灯花畔,声闹昭阳羯鼓前。
千种鳌山增气色,一林炎井似熬煎。
丹书宛转拟衔雀,振木分明似耀蝉。
落英点水俱销铄,钻燧微茫递化迁。
公子流丸非挟弹,佳人拾翠不成钿。
繁华炙手虽可热,零落灰心岂再燃。
不分荣枯随把握,生憎炎冷窃机权。
可怜佳夕当三五,浪费游人几百年。
总为洛阳春有价,花开花谢自年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绚烂而短暂的灯火盛宴,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火树银花"的奇幻景象,同时暗含对繁华易逝的深刻思考。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1. 视觉盛宴(前12句)
诗人用一连串惊艳的比喻描写灯火:像偷了石榴红焰的火焰,像浮着绿烟的柳枝,像烛光混着金莲,像萤火虫在竹间飞舞。特别用"鱼珠承月""燐灼乱星"形容灯火如珍珠吐月、磷火乱窜的奇幻效果,又用皇家园林的灯火和羯鼓喧闹表现场面的盛大。
2. 繁华易逝(中间6句)
笔锋一转,指出这些灿烂终将消失:火星落水即灭,钻木取火般转瞬即逝。贵族玩乐的弹丸不是真子弹,美人捡拾的也不是真首饰,暗示表面的繁华都是虚幻。
3. 人生感悟(最后6句)
直接点明主旨:再炙手可热的繁华终会冷却成灰,就像人无法掌控火势的兴衰,只能憎恨这无常的造化。结尾感叹人们年复一年为这短暂美景浪费光阴,就像洛阳牡丹年年开落,暗喻人生荣枯的自然规律。
全诗最妙处在于:
- 用"火"贯穿全篇,从燃烧到熄灭隐喻人生
- 大量动态描写("偷""浮""混""翩")让画面活起来
- 结尾的牡丹比喻,把瞬间的灯火与永恒的自然规律相连
- "炙手可热"等成语的运用,既写实又含深意
这不仅是描写灯会的诗,更是用灯火喻人生的哲理诗,提醒人们繁华背后的虚幻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