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岁末时分的孤独与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刻画,映射出内心的苍凉和无奈。
首联“荣路冥烦客,单车寂寞州”写的是诗人身处官场却感到疲惫烦闷,独自一人驾车经过荒凉的州县。这里的“荣路”指仕途,“冥烦”暗示官场生活的压抑,“单车”和“寂寞”则突出了孤独感。
颔联“野氛连市涨,寒水夹城流”用自然景象渲染氛围:郊外的雾气弥漫到城镇,冰冷的河水环绕着城墙流淌。这两句通过“野氛”“寒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阴冷、萧瑟的环境,暗示诗人内心的凄凉。
颈联“塞上真亡马,江边独信鸥”用了两个典故。“塞上亡马”暗指边塞战事失利,隐喻时局动荡;“江边信鸥”化用“鸥鹭忘机”的典故,表示自己想像鸥鸟一样远离尘世纷扰,追求自由。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尾联“不知芳岁晚,霜雪上人头”是点睛之笔:不知不觉间美好年华已到迟暮,白发如霜雪般爬上头顶。这里用“芳岁”反衬“霜雪”,形成强烈对比,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老去的无奈和伤感。
全诗以简洁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将岁末的萧瑟、仕途的困顿、时局的动荡与个人的衰老融为一体,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那份交织着孤独、忧愤和岁月沧桑的复杂心境。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