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在赞美一位名叫鲁斋的七十岁老先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自古在昔,圣贤有作"是说:从古至今,那些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圣贤)都会有所作为。这里用"圣贤"来比喻鲁斋先生,说明他像古代圣贤一样了不起。
第二句"七十之龄,德烈方恪"重点讲:虽然老先生已经七十岁了,但他的品德依然高尚正直(德烈),行为仍然严谨认真(方恪)。"方恪"这个词特别有意思,就像说一个人始终保持着端正的态度,做什么事都一丝不苟。
整首诗的精髓在于:它用短短两句话,就把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了。前一句把他比作古代圣贤,后一句具体描写他年纪虽大却始终保持高尚品德。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没有用复杂难懂的词,而是用"七十之龄"这样朴实的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伟大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像鲁斋先生这样,用一生的时间坚持做好人、行好事。
这种赞美特别真诚,因为它不是空泛地说"你好伟大",而是用"七十岁还在坚持德行"这样具体的事实来说话,让人真切感受到老先生的可贵品质。
金履祥
(1232—1303)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吉父。少有经世志,博览群书。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专治朱熹之学。咸淳七年,襄樊围急,建言由海道攻燕,所言经过地方、洋面等,悉与后来元朝海运路线相符。德祐初,起为史馆编校,不就。宋亡,隐金华山中,训迪后学。晚居仁山下,学者称仁山先生。卒谥文安。有《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證》、《通鉴前编》和《仁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