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信大使郝公帛书

西北皇华早,东南白发侵。雪霜苏武节,江海魏牟心。

独夜占秦分,清秋动越吟。蒹葭黄叶暮,苜蓿紫云深。

野旷风鸣籁,河横月映参。择巢幽鸟远,催织候虫临。

衣揽重裁褐,貂馀旧赐金。不知年号改,那计使音沈。

国久虚皮币,家应咏藁砧。豚鱼曾信及,鸿雁岂难任。

素帛辞新馆,敦弓入上林。虞人天与便,奇事感来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国信大使的旅程和心境,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和对国家的忠诚。

首联“西北皇华早,东南白发侵”,诗人从地理方位上入手,提到他从西北出发,到东南,途中受尽风霜,年岁已高。这反映了使者奔波劳顿,经历的时间长和路程远。

颔联“雪霜苏武节,江海魏牟心”,用典故加强了这种感觉。苏武节象征忠诚,魏牟心代表胸怀大志。这表明使者在艰难的旅程中仍然保持忠诚和志向。

颈联“独夜占秦分,清秋动越吟”,表现了诗人独处夜间的孤独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思考。这里的“秦分”可能指的是国家的版图或命运。“越吟”可能是思念家乡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颔联至颈联通过自然和历史故事,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思乡之情和对国家的关心。

尾联“豚鱼曾信及,鸿雁岂难任”用动物寄托情感,豚鱼和鸿雁都是信使。这里表达的是使者通过各种方式传递信息,即使是最小的动物也能完成传信的任务。

接着,“素帛辞新馆,敦弓入上林”描述了使者传递信件的情景。素帛代表简朴的信件,敦弓则表示使者认真对待任务。

最后,“虞人天与便,奇事感来今”总结了全诗,诗人感叹国家的处境,同时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变化感到好奇。

整首诗通过描述使者旅途的艰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心,展现了忠诚和责任感。同时,诗句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使诗歌充满深意和美感。

王逢

(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