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前韵
易嬴为吕秦已亡,不待肉袒军门降。
避世不但桃源人,秦宫女子华山藏。
草衣木食猿鹤侣,花开叶脱惊寒暑。
咸阳回首楚炬红,百二山河谁是主。
忆昔同随玉辇踪,承恩直入阿房宫。
屈指于今几人在,白杨冢上生悲风。
蛾眉羞见秦为虏,宁化山头石,不作降王妇。
谁道人生妇人苦,秦宫莫叹成劫灰,君不见当时骊山哭妖母。
避世不但桃源人,秦宫女子华山藏。
草衣木食猿鹤侣,花开叶脱惊寒暑。
咸阳回首楚炬红,百二山河谁是主。
忆昔同随玉辇踪,承恩直入阿房宫。
屈指于今几人在,白杨冢上生悲风。
蛾眉羞见秦为虏,宁化山头石,不作降王妇。
谁道人生妇人苦,秦宫莫叹成劫灰,君不见当时骊山哭妖母。
现代解析
这首《次前韵》借古讽今,通过秦朝灭亡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宁死不屈的气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四句讲秦朝灭亡的必然性。用"易嬴为吕"暗指秦始皇死后政权更迭,说明秦朝灭亡是注定的,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后两句用桃源人和秦宫女子隐居华山作对比,暗示乱世中人们的不同选择。
2. 中间六句描写亡国后的凄凉景象。用猿鹤为伴、草木荣枯来表现隐居生活的孤寂,又用咸阳大火、山河易主来展现王朝覆灭的惨状。通过"忆昔"转入回忆,用当年阿房宫的盛况与如今白杨冢的凄凉形成强烈对比。
3. 最后六句是全诗高潮。通过秦宫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宁愿化作山石也不愿做亡国奴。结尾用骊山妖母(指赵高)的典故,讽刺那些祸国殃民之人终将自食恶果。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历史故事隐喻现实,表达对气节的赞美 - 通过今昔对比,展现盛衰无常的人生哲理 - 语言生动形象,如"楚炬红"描绘战火,"白杨冢"象征死亡 - 结尾的反问发人深省,暗示祸国者终将自食恶果
全诗告诉我们:气节比生命更重要,而那些作恶多端的人,最终都会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