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申仙居游安陵禅院赠月五上人

卫河回岸午钟沈,福地清幽试共寻。
一径莓苔迎客净,四时花木掩关深。
轻帆自幻风前影,逝水难留定后心。
欲向已公参半偈,萧萧松际已潮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游览禅院的宁静体验,充满禅意和人生感悟。

前两句写景:午后卫河岸边传来低沉的钟声,诗人与朋友一起探访这处清幽的福地。用"钟声沉没"的意象营造出静谧氛围,"福地"二字暗示这是修行圣地。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禅院环境:长满青苔的小径一尘不染,四季的花木将禅门遮掩得幽深。这里"莓苔净"与"花木深"形成巧妙对比,既写环境洁净,又显禅院与世隔绝。后两句用"轻帆""逝水"作比喻,说人生如风中帆影般虚幻,像流水般留不住禅定后的心境,道出佛法无常的真理。

最后两句点明参禅主题:诗人想向高僧请教佛法真谛("半偈"指佛经中的警句),却听见松林间已传来潮水般的天籁之音。这里"松际潮音"是双关,既指自然声响,也暗喻佛法妙音,说明诗人已在自然中顿悟禅理。

全诗通过清幽的禅院景色,表达了对佛理的体悟。最妙处在于结尾——不必刻意求法,自然万物都在诉说佛法真谛。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手法,正是中国禅诗的精髓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