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挑灯僧舍,风雪畏人,凄然有尘中之戚

坐僧寮。
何来风雪,欺人窗纸频敲。
看壁上横刀自吼,床头斗酒孤倾,可怜缊袍。
是谁潦倒吾曹。
半枕故乡离梦,十年流水诗瓢。
不禁得短鬓,恰如秋叶,奇云灭影,好花减片,拼向水国几家渔父,烟林一个山樵。
兴还饶。
多他这卷离骚。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孤独文人在风雪夜借宿僧舍的凄凉心境,充满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自由的向往。

上阕用生动的画面感开篇:僧人住的简陋房间(僧寮)里,风雪拍打窗户的声音像在欺负人。看墙上挂的刀仿佛在自鸣不平,床边独自饮酒的书生穿着破旧棉袍——这些细节都在说"我们这群人怎么混得这么惨"。

中间部分开始回忆人生:十年漂泊像流水浮萍,睡梦里都是思乡之情。摸摸头发已像秋叶稀疏,曾经的壮志如奇云消散,美好时光像花瓣凋零。这里用"秋叶""云影""花瓣"三个比喻,把中年失意的状态写得特别形象。

最后突然转折:干脆去当渔夫樵夫算了!但最后一句点破:真正支撑自己的,还是手里那本《离骚》。这说明他骨子里仍保持着文人清高,虽然生活困顿,但精神世界依然丰富。

全词妙在把落魄文人的矛盾心理写得真实动人:一边自嘲"混得差",一边不甘心沉沦;想逃避现实,又放不下理想。风雪夜的僧舍就像他的人生困境,而《离骚》象征的精神追求,始终是他心灵的归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