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村探梅 其一

家住寒塘竹里东,小桥斜立度春风。
水光晓荡玉颜净,香影宵沉月梦通。
归卧晚湖情已冷,独寻村舍兴何穷。
崚嶒高韵谁能托,石室泠泠按古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者在早春寻梅的闲适生活,充满清雅脱俗的意境。

前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拍竹林边的小屋,镜头转向春风中倾斜的小桥,接着特写晨光里梅花倒映水面的清澈,最后切换到月光下梅香与梦境交融的朦胧美。这里用"玉颜"形容梅花,把花拟人化了,显得格外高洁。

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说看尽晚湖风景后内心平静,但寻访村舍的兴致不减。"情已冷"不是冷漠,而是历经世事后的一种通透。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诗人自比高山般孤傲的梅花,这份情怀无人理解,只能在石室中弹奏古琴来寄托。古琴声的"泠泠"清响,与梅花的暗香形成通感,把孤高心境写得有声有色。

全诗妙在"不直接写梅却处处是梅":通过塘水倒影、月夜暗香、琴声联想等侧面描写,让读者自己拼凑出梅花的神韵。这种含蓄写法就像中国画的留白,比直接描写更有味道。诗人隐居却不孤寂,在寻常村景中品出高雅,这种生活态度对现代人也有启发——平凡日子里,只要有心也能发现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