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大母节孝承恩册为金楚畹御史

世界仗撑持,五色炼天补。匹妇能高千古事,叹息金家曾大母。

既称未亡人,扪阊喷血愫。失时祸火逼攒心,誓死相殉肯歧路。

还为藐孤留馀生,春雨秋霜哀雁度。低首字孤仰奉嫜,两指絣澼慈鸟哺。

夜中掩泣课儿书,用习岐黄昌后祚。志在活人不取金,隐携参术宁求富。

嗟哉无人不知天岂遥,天留多福畀吾婺。果然及母岳生申,当朝柱础金家孺。

七岁能文八岁诗,母揽左兮辄欢顾。咄嗟往事几何时,柱史霜威振鹓鹭。

新安泽被几万家,来仪朝阳拨云雾。念母苦贞未有闻,含悲特为重瞳诉。

帝命风世建厥坊,宅闾聿涣奎章誉。闻孙四代结怀开,母节一朝天下慕。

自今嘉谷政华滋,桂茁兰芽光始吐。嘱君百倍励公忠,为子为臣报恩遇。

上天逮照老孤孀,重兹致身誓无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金楚畹的御史(古代监察官员)的曾祖母(曾大母)守节尽孝的感人故事,歌颂了这位普通妇女的伟大品格,以及她的美德如何福泽后代。

全诗可以分成四个部分:

1. 苦难的开端(前8句) 用"女娲补天"的典故开头,暗示这位妇女像补天的女娲一样撑起了家庭。丈夫去世后,她本欲殉情("誓死相殉"),但为了年幼的孩子("藐孤")选择活下来,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侍奉公婆的重担。

2. 含辛茹苦的岁月(中间12句) 描写她如何像慈鸟哺雏般辛苦养育孩子:夜里偷偷哭泣("夜中掩泣")却坚持教儿子读书;自学医术济世救人却不收钱财;宁愿自己吃野菜("隐携参术")也要保持清贫。这些善行最终感动上天,让她的后代获得福报。

3. 苦尽甘来的回报(接着10句) 她的孙子金楚畹七岁能文、八岁能诗,长大后成为朝廷重臣("柱史")。为表彰母亲的节孝,皇帝下令建牌坊表彰("建厥坊"),使她的美德天下闻名。

4. 对后代的期许(最后4句) 诗人嘱咐金楚畹要百倍努力报效国家("励公忠"),不辜负祖母的牺牲。用"嘉谷""桂兰"比喻家族后继有人,前程似锦。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平凡妇女的故事展现伟大品格,证明普通人也能"高千古事" - 通过"苦难-坚持-善行-福报"的叙事,传递善有善报的传统价值观 - 巧妙运用比喻:如"慈鸟哺雏"喻母爱,"拨云雾"喻为民做主 - 最后升华到忠孝两全的境界,把家事与国事联系起来

全诗语言质朴但情感深沉,通过一个家庭的变迁,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对女性美德的理解——牺牲自我、养育后代、最终通过子孙的成就获得精神不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