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日雨中感怀 其二 (丙寅)

不持国纪日相残,坐视民饥自爱官。
一月旱云三夜雨,等闲摧尽数花兰。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直白的语言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充满讽刺和愤慨。

前两句直接批评官员腐败:国家法纪崩坏("不持国纪"),官员们整天忙着内斗("日相残"),明明看到百姓挨饿("坐视民饥"),却只顾着保全自己的官位("自爱官")。就像现在的"尸位素餐",当官不作为。

后两句用自然现象暗喻社会现实:整整一个月干旱("一月旱云"),突然连着三夜暴雨("三夜雨"),把珍贵的兰花都摧残了("摧尽数花兰")。这里"兰花"象征美好的事物,暗指百姓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摧毁。而"等闲"二字更显出这种灾难的随意性,凸显百姓命运的脆弱。

全诗最震撼的是这种对比:官员们忙着争权夺利,百姓却在自然灾害中苦苦挣扎。短短四句,就把官僚的冷漠和百姓的苦难刻画得淋漓尽致,像一幅生动的社会讽刺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