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晨霞艳东旭,中道翳阳光。
阴泽不下周,昏霾为雪霜。
嘉树秀敷植,条柯被曾冈。
寒风振林薄,野色郁青苍。
彼美君子材,淬砺质弥刚。
严威弱操下,峭茜亦蕃昌。
常恐愆融和,养蒙抑屯芒。
如何经纬人,与道互乖伤。
至理自心得,致平宜有方。
浮云期一决,万汇仰天章。
阴泽不下周,昏霾为雪霜。
嘉树秀敷植,条柯被曾冈。
寒风振林薄,野色郁青苍。
彼美君子材,淬砺质弥刚。
严威弱操下,峭茜亦蕃昌。
常恐愆融和,养蒙抑屯芒。
如何经纬人,与道互乖伤。
至理自心得,致平宜有方。
浮云期一决,万汇仰天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的自然景象,并借此隐喻人生境遇和处世之道。
开篇用对比手法展现春日矛盾景象:早晨朝霞灿烂,中午却阴云蔽日;低洼处冰雪未消,高处的树木却已抽枝展叶。这种气候反复就像人生际遇——时而顺遂时而坎坷。
诗中"君子材"指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像经过淬炼的钢铁,在严寒中反而更显坚韧。作者认为,软弱的人会被严酷环境压制,而坚强的人反而能在逆境中茁壮成长。
后段转入哲理思考:人们常担心错过发展机遇,但真正重要的是修养心性。批评那些急功近利的人违背自然规律,强调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体悟。最后以"浮云终会散去,万物期待光明"作结,表达对清明世道的期盼。
全诗巧妙运用春寒料峭的景象,既写自然变化又寓人生哲理,告诉读者:环境好坏都是历练,保持内心刚强才能把握机遇,顺应天道。这种将自然观察与人生思考结合的手法,正是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