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廷玉忠义
幽燕自古多奇士,勃勃胸中抱奇气。要留世上不朽名,羞见人间不平事。
金台峨峨易水寒,相看意气何桓桓。君臣义大此身小,宁问鸿毛与泰山。
荆生不还田生死,地气翻为时势使。西风吹散壮歌声,百鍊铿钢柔绕指。
文皇建国来全燕,风声震地雷轰天。声名独出百王上,风气还回三代前。
关西后裔范阳客,二十辞家侍君侧。出入勾陈太乙间,一片丹心皦如日。
落落身无七尺长,忠肝义胆无他肠。前年持矛刺狂贼,去年上书论流氓。
有劳不伐言皆应,四民安堵三边靖。丹心自结明主知,时时持节衔王命。
禁庭之狱非等閒,生死都来掌握间。昨日九重亲锡命,三军百姓总开颜。
好生恶杀天之道,圣主仁明法天造。杨君杨君听我歌,臣心尽处君恩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杨廷玉的忠义之士的故事,用热血沸腾的语言赞美了他的品格和事迹。
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先夸北方自古出英雄(幽燕自古多奇士),说这些人胸中有豪气,最看重留名青史,最看不惯世间不平事。这里用"金台""易水"这些地名,让人联想到荆轲刺秦王的悲壮故事。
2. 接着用对比手法说:对忠臣来说,君臣大义比个人生命更重要(君臣义大此身小),不管是死得轻如鸿毛还是重如泰山。这里提到荆轲和田光两个着名义士,说他们的精神永远流传。
3. 然后具体写杨廷玉这个人:他个子不高但忠心耿耿(落落身无七尺长),既有勇力杀敌(持矛刺狂贼),又有谋略治国(上书论流氓)。把百姓和边疆都治理得很好,得到皇帝信任,经常代表皇帝出差办事。
4. 最后升华主题:说皇帝英明仁爱(圣主仁明法天造),杨廷玉这样的忠臣只要尽心尽力(臣心尽处),就一定能得到君王的赏识和回报。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很多对比手法(如"鸿毛与泰山"),突出忠义精神 - 把历史典故(荆轲)和现实人物(杨廷玉)巧妙结合 - 语言很有气势,像"风声震地雷轰天"这样的句子读起来特别带劲 - 最后落脚到"忠君报国"这个正能量主题,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理想
简单说就是一首热血沸腾的"忠臣赞歌",既赞美了忠臣的品格,也歌颂了明君的贤德,表达了古代文人最推崇的君臣相得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