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郊前晚归 其二 (乙丑)

渡头芳草长萋迷,回首云山在隔溪。
夹岸修篁归道好,斑鸠啼罢蟪蛄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傍晚郊外归途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生机与声音的交织。

前两句"渡头芳草长萋迷,回首云山在隔溪":诗人站在渡口,看到茂盛的青草在雨后显得格外青翠朦胧。回头望去,云雾缭绕的远山静静矗立在溪流的对岸。这里通过"芳草萋迷"和"云山隔溪"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悠远的意境。

后两句"夹岸修篁归道好,斑鸠啼罢蟪蛄啼":沿着两岸修长的竹林,归家的路途显得格外美好。这时斑鸠的鸣叫声刚刚停歇,蟪蛄(一种蝉)的鸣唱又接着响起。诗人通过竹林、鸟鸣、虫声这些具体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雨后大自然的清新与活力。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简单的自然景物(草、山、溪、竹)构建出清新淡雅的画面
2. 通过声音描写(斑鸠、蟪蛄的鸣叫)让静态的画面活了起来
3. "归道好"三个字透露出诗人漫步归途时的惬意心情
4. 最后两种声音的交替,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永恒韵律

诗人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细腻观察自然,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份雨后归途的宁静与美好。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