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祖氏所降仙笔贻我金书阴符经跋尾云文阳真人得道时所说白玉蟾翁始表见于世又以长歌四百九十字见赠颇及前生事勉以修持且劝檀施聊此奉酬并效薄见于奉行仙童宜真子

坛烟袅空笼曙星,翔阳鼓籁调流铃。
尔时班管正驰骤,为我写就阴符经。
行间隐隐金玉润,势表郁郁蛟龙腾。
三仓以前鲜此迹,八会之后不可征。
此经黄帝疲警跸,上感玄女停辎軿。
天真皇人为解说,一帚净扫乾坤兵。
鼎湖雕弓坠霄汉,宛委丹检函精灵。
贞观小隶付欧褚,李荃而下训故兴。
蚕丝刿缕转成赘,貂尾媟渎那堪凭。
玉蟾散吏最晚出,真取捷要披榛荆。
三十六天不可问,四千余年劳证明。
仙翁一一为指说,敢以抵牾忘服膺。
更诵长歌五百言,如啖火枣通三生。
子瞻梦悟五祖戒,次律赖遇真人邢。
惜哉二子不自振,晚途岭蜀长飘零。
即令来路未明晓,忍恋浊世甘膻腥。
陶君已拜都水监,胜力菩萨为前盟。
白叟愿生兜率界,海山丈室留居停。
乃知大道绝町畛,两者同出而异名。
鲰生掉头出苦海,眷属聚散如漂萍。
把茅盖头足舒缩,一瓢以外无经营。
晨吸清和入玄牝,夕敛沆瀣归黄庭。
檀施小果敢云倦,人天有漏吾何矜。
更烦转示宜真子,返照面目思前程。
任是逍遥鲜挂碍,未免流转趋沈冥。
权奇狡狯亦细事,麻姑见哂王方平。
上真重关挂玉钥,西竺觉路悬金绳。
精心九渊骊颔易,失足一堕鸿毛轻。
百年倏忽若流电,我为后继谁先登。
功成帝命有时下,拍手呼鸾游太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道色彩的奇幻场景,核心是讲述一部珍贵道经《阴符经》的来历与修行感悟。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仙经现世(开头到"貂尾媟渎那堪凭") 清晨道坛香烟缭绕时,仙人用神奇笔墨为诗人写下金光闪闪的《阴符经》。经文字迹如蛟龙腾跃,比上古文字更玄妙。诗人追溯这部经典的渊源:最早由黄帝得玄女传授,后经历代传承,到唐代被欧阳询等人用隶书抄录。但后人注解反而让真义变得繁琐。

2. 修行指引("玉蟾散吏最晚出"到"晚途岭蜀长飘零") 白玉蟾(南宋著名道士)重新发掘经书真谛。诗中仙人不仅讲解经文,还用500字长诗点化诗人前生因果。借苏轼(子瞻)等历史人物沉迷俗世最终飘零的教训,警示修行要趁早。

3. 悟道决心("即令来路未明晓"到"一瓢以外无经营") 诗人表示即使前路未明,也不愿沉溺俗世。他向往像陶弘景(陶君)那样修道成真,决心过清苦修行生活:茅屋遮身、一瓢饮水,早晚修炼呼吸吐纳之法。

4. 修行警示("檀施小果敢云倦"到结尾) 最后是修行忠告:布施功德只是小成就,真正要突破生死轮回。用麻姑戏弄王方平、深海取珠等道教典故,强调修行如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结尾激昂表示要勇攀仙路,期待有朝得道飞升。

全诗特色: - 将道教典籍神圣化,把抄经场景写得如神仙显灵 - 用"火枣"(仙果)、"三生"(前世今生来世)等意象增加神秘感 - 通过历史人物对比强化修行紧迫性 - 最后部分像师父对弟子的谆谆告诫,充满道教修行智慧

本质上这是首"悟道诗",通过神奇经历讲述修道决心,既有瑰丽想象(如蛟龙般的字迹),又有朴实修行指导(简单生活、专注修炼),最后回归到道教核心命题——超越生死轮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