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朵超凡脱俗的芙蓉花,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它的独特魅力。
上半部分先用"浮花浪蕊"形容普通花朵的平凡繁多,它们虽然色彩艳丽(朱朱白白),但缺乏特色。接着笔锋一转,描写瑶池中的玉芙蓉——它像被秋露洗净的丹砂,红得纯净透亮,在众多俗花中脱颖而出。这里用仙界瑶池和珍贵丹砂作比,突出芙蓉的高洁。
下半部分转入月夜场景:凉夜中,芙蓉随风轻摇(六铢衣是极薄仙衣),仿佛在拜月。作者想象月宫仙子姮娥(嫦娥)一定能认出这朵仙花。最后两句最妙:芙蓉似乎要飞向月宫,这时天际传来一声玉笛,笛声穿透碧空,整个画面顿时充满动感和仙气。
全词最精彩的是三个手法:
1. 用俗花反衬芙蓉,就像用群演突出主角
2. 把静态的花写得会拜月、会飞天,赋予生命
3. 结尾的笛声像电影配乐,让画面"活"起来
本质上这是首"高级赞美诗",表面写花,实则可能暗喻品行高洁的人。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众花皆俗我独仙"的孤傲感,以及飞向月宫的浪漫想象,让人联想到不甘平庸、追求卓越的精神。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