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阇西山

阇西山色高百寻,我行独傍鼋鼍吟。
霜天箫鼓双江迥,海日帆樯大虎阴。
菅蒯历历蝤蛑出,斥卤茫茫牡蛎深。
正是暨南声教地,他时诸益几沾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经过阇西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壮阔的山水意境和深沉的历史情怀。

开头两句写阇西山势高耸入云,诗人独自前行,耳边仿佛听到巨龟(鼋鼍)的低吟声。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山的高大,同时"独傍"二字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心境。

中间四句是精彩的景物描写:秋日天空下,箫鼓声在两条江上回荡;朝阳中,帆船在大虎山阴影中穿行。岸边水草间螃蟹爬行,广阔的盐碱滩上牡蛎密布。诗人用"霜天""海日"等意象勾勒出岭南特有的山海风光,画面感极强。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这里曾是中原文化传播到岭南的重要通道(暨南声教地),想到历史变迁,不禁让人泪湿衣襟。诗人将眼前景色与历史记忆交融,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感慨。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雄浑的自然景观(高山、大江、海日)与细微的生命迹象(螃蟹、牡蛎)的对比,在壮阔中见细腻,在现实景物中寄寓深沉的历史感怀。诗人用通俗的比喻(如把山比作百寻高楼)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岭南风物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