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评价了汉文帝和宋仁宗两位帝王的治国策略,暗含对历史评价的思考。
前两句写汉文帝:他采用道家"无为而治"(黄老思想)稳定了汉初局势,但用和亲政策安抚匈奴的做法并不高明。"救时"肯定其稳定政局的作用,"愧纯王"暗示其治国理念不够纯粹,"计不臧"直接批评和亲政策的失当。
后两句笔锋转到宋仁宗(昭陵代指):北宋这位皇帝明白汉文帝的无奈处境,暗示对帝王不能苛求完美。末句"书生雌黄"讽刺后世文人轻易用笔墨批评古人,却不懂治国实情。
全诗亮点在于:通过两位帝王的对比,揭示评价历史人物需要设身处地。作者反对脱离时代背景的苛责,认为书生空谈不如理解统治者的实际困境。这种客观看待历史的态度,在今天仍有启示意义——我们评价历史人物时,是否也常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错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