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山草堂十六韵
白社怜同调,青林羡独栖。
一亭依绝巘,千涧注回溪。
割汉飞甍出,撑空古木齐。
磨崖开碧洞,凿道俯丹梯。
泉冽笼鹅沼,山芳种药畦。
鹤巢窥幔稳,燕语掠檐低。
坐揽群峰尽,行穿一径迷。
垂萝纷网户,嫩柳曲缘堤。
塔影连奎阁,钟声度古提。
居然濠濮想,何异武陵溪。
搜景穷无象,冥思悟有倪。
清言霏捉麈,玄夜破然犀。
书满邺侯架,灯悬太乙藜。
花间时梦蝶,云里忽闻鸡。
旧好移尊入,新诗研露题。
不须投井辖,多暇此攀跻。
一亭依绝巘,千涧注回溪。
割汉飞甍出,撑空古木齐。
磨崖开碧洞,凿道俯丹梯。
泉冽笼鹅沼,山芳种药畦。
鹤巢窥幔稳,燕语掠檐低。
坐揽群峰尽,行穿一径迷。
垂萝纷网户,嫩柳曲缘堤。
塔影连奎阁,钟声度古提。
居然濠濮想,何异武陵溪。
搜景穷无象,冥思悟有倪。
清言霏捉麈,玄夜破然犀。
书满邺侯架,灯悬太乙藜。
花间时梦蝶,云里忽闻鸡。
旧好移尊入,新诗研露题。
不须投井辖,多暇此攀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东山草堂的闲适生活,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世外桃源景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隐居生活的理想化 诗人用"白社""青林"开篇,表明自己像古代隐士一样选择独居山林。草堂建在悬崖边,四周有溪流环绕,屋顶仿佛能割开云汉,古树高耸入云——这些夸张的描写让隐居处显得超凡脱俗。
2. 动静结合的自然画卷 诗中充满生动的自然细节:磨崖凿出的碧绿山洞、养鹅的清凉池塘、种满药草的芬芳山田。动物们也很惬意:白鹤在帐幔边筑巢,燕子低飞呢喃。这些描写让画面既宁静又充满生机。
3. 虚实相生的意境 诗人坐着能看尽群峰,走着却在小径迷路,这种矛盾描写制造出梦幻感。垂萝像网一样挂在门前,柳枝沿着河堤弯曲生长,塔影与楼阁相连,钟声穿越古堤——这些意象共同编织出一个似真似幻的世界。
4. 文化典故的巧妙化用 "濠濮想"暗用庄子观鱼的典故,"武陵溪"借指桃花源,但诗人不说自己在模仿古人,而是说这里本身就具备这些意境。"梦蝶""闻鸡"等典故也自然融入生活场景,展现文人雅趣。
5. 自由的精神追求 最后诗人说不需要锁车马(井辖),因为这里有充足时间登山赏景。整首诗通过书卷、灯火、花云等意象,呈现出一个远离尘嚣、可以尽情读书写诗、与朋友饮酒论道的理想空间。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把普通的山居生活写得仙气飘飘,每个细节都透着闲适自在,让读者也能暂时忘却烦恼,神游这片山水之间。诗人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又善于用典故提升意境,最终营造出一个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