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卧壶山人二首 其一

孤支白石为高枕,四剪青霞作幛帷。
历选名山惟爱此,更无飞梦到床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的闲适生活,充满了自然之美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前两句"孤支白石为高枕,四剪青霞作幛帷"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了山居生活的简朴与诗意。诗人把白石当作枕头,把四周的云霞当作床帐,这种夸张的想象既表现了隐士生活的清贫,又展现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浪漫。

后两句"历选名山惟爱此,更无飞梦到床杝"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的特别钟爱。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却唯独钟情于此地,甚至连做梦都不会梦到其他地方。这里的"床杝"指床边的矮凳,暗指世俗生活的琐碎,诗人用这个细节表明自己已经完全远离尘世烦扰。

整首诗通过白石、青霞等自然意象,塑造了一个遗世独立的隐士形象,展现了诗人对简朴山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的超脱。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让人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闲适和逍遥。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