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溪寓楼

四月临溪水,清流直贯城。
千家翠绡舞,列岫黛眉横。
日落收渔市,宵分过橹声。
楼高闻白苧,何事不胜情。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

《题清溪寓楼》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生活场景的诗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溪边小城的景象。

首句“四月临溪水”,点名了时间和地点,四月的溪水边。四月是春天的末尾,天气温暖,溪水潺潺,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第二句“清流直贯城”,描绘了清澈的溪水穿城而过的景象,可以想象出这个城市的清新与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千家翠绡舞,列岫黛眉横”,运用了生动的比喻。“翠绡”是翠绿的薄纱,用来比喻树木的绿叶在风中摇曳的样子,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列岫”指的是连绵的山峰,“黛眉”是古代女子画的一种眉毛样式,这里用来形容山峰像画眉一样美丽。整句诗描绘了一幅山青水秀的画面。

第五、六句“日落收渔市,宵分过橹声”,开始引入生活场景。日落时分,渔市热闹起来,人们开始收渔。到了晚上,“宵分”即半夜时分,可以听到船上摇橹的声音。这两句诗展现了城市的日常生活和人们的劳作。

最后两句“楼高闻白苧,何事不胜情”,点出了诗人自己所在的寓楼。“白苧”指的是白色的苧麻织物,用来比喻声音的清晰传播。诗人站在高楼上,可以清晰地听到周围的声音,也引发了他深深的感慨:“何事不胜情”。这里的“何事”可以理解为“有什么事情”,而“胜情”则是“激动人心的情景”。诗人面对美景和日常生活,心中充满了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溪边小城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