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公孙弘传

古来好客数平津,我道真龙未必真。
一个仲舒容不得,不知开閤为何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讽刺了汉代丞相公孙弘表面礼贤下士,实则心胸狭隘的虚伪形象。

前两句直接点破主题:历史上都说公孙弘(封平津侯)热情好客,但诗人认为他未必是真正的"真龙"(指真正有气度的大人物)。这里用"真龙"的比喻很生动,既暗指帝王将相的尊贵身份,又暗示真正大人物应有的胸襟。

后两句举出具体例子:公孙弘连一个董仲舒(汉代大儒)都容不下,那他开设招贤馆(开閤)到底是为了招揽什么人呢?这里用反问语气加强讽刺效果——既然连当代最著名的学者都排挤,他所谓的招贤纳士不过是装样子罢了。

全诗用对比手法:将历史评价与真实面目对比,将招贤的幌子与容不得贤才的事实对比。语言直白但力道十足,像当面戳穿一个伪君子,让读者看到历史人物光环下的真实面目。这种对假礼贤下士的批判,在今天职场和社交场合依然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