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淩霄县长喜雨诗敬次原韵

柔兆摄提夏五月,四郊渐见荒芜迹。
炎炎烈日悬长空,大地乾枯鲜雨泽。
延陵君子系深忧,不遑寝馈安仁宅。
省方督促令诚求,得沛甘霖手加额。
虔心斋沐祷上苍,雨师税驾随风伯(是日雨因风至)。
黎民渴望云霓深,转瞬晴烘地仍白。
今年旱魃将为虐,佥虑吾苏千里赤。
心香一再告苍穹,但期早舞商羊翮。
应时微雨洒廉纤,邑有明神乃降席(邑庙二次祷雨,城隍神出位偏坐)。
无何大雨倾盆施,问谁有此推移力。
农民快慰感吴侯,始信严明匪苛刻。
一封昭告通帝闇,鉴观不爽集感格。
枯苗渐渐转生机,田中积水盈寸获。
怡园主人播诗歌,色舞眉飞喜对客。
五风十雨庆丰穰,收穫他时占什百。
孰意天公又放晴,未识何时隐忧释。
不愿骄阳日日肆炎威,惟愿檐溜声声听朝夕。
南亩秧针漾绿波,河渠顿涨潮三尺。
吴侯折柬集士绅,霖雨苍生负职责。
酬神了愿报鸿慈,免使吾曹徒役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以及人们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全诗用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官员与百姓共同抗旱的情景。

开篇用"烈日悬空、大地干枯"的直观描写,让人感受到旱情的严峻。吴县长(延陵君子)为此寝食难安,亲自带领百姓虔诚祈雨。诗中"手加额"这个动作细节,生动表现了人们看到下雨时的激动。

中间部分写得很有戏剧性:先是微雨让人失望("地仍白"指雨水很快被晒干),后来通过城隍庙的再次祈祷,终于迎来倾盆大雨。这里用"城隍神出位偏坐"的细节,暗示神灵也被感动而显灵,增添了神奇色彩。

最后既表达了喜悦("秧针漾绿波"描绘禾苗复苏的美景),又透露出担忧——怕晴天持续再次导致干旱。结尾"檐溜声声听朝夕"这句特别动人,把人们对雨声的渴望写得十分传神。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展现了官民同心的温暖画面:县长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百姓同甘共苦;求雨成功后也不居功,而是归功于神灵和集体努力。这种上下齐心对抗自然灾害的精神,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诗中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战胜困难的信心,情感真挚而不做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