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鼓歌

断藤作鼓武功壮,打破浔猺万山瘴。
盛代能和金石声,当日怀思廉耻将。
九层崖抱仙人关,大藤之峡盘其间。
侯渠倡乱十载横,韩都御史来征蛮。
焚巢捣穴一鼓上,引猿附蚁如掉鞅。
飞来三百陶家军,歼尽五屯力山党。
大藤如斛亘千丈,斧断蜿蜒疾雷响。
军门饶镯备凯乐,新鼓鼍鸣酒行赏。
师和令肃民更生,后有王蔡宣威灵。
磨崖云封字漫灭,此鼓尚带玄黄腥。
我曾访古泷水旁,韩公血食光桐乡。
歌献迎神送神曲,不闻挝鼓神不翔。
即今留阁乌台侧,百怪闻风失精魄。
包收陆放马成湖,镇压须凭督军力。
伏波铜鼓土花碧,辉映千秋得联璧。
去年平定西海戎,作歌愿补陈仓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藤鼓歌》讲述了一个用藤条制作战鼓平定叛乱的历史故事,充满英雄气概和传奇色彩。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故事主线
1. 背景:明朝时大藤峡一带(今广西)有叛乱势力盘踞十年,韩雍御史奉命征讨。
2. 战斗:官兵砍断千年巨藤制成战鼓,配合奇袭战术(像猿猴攀岩、蚂蚁行军般灵活),最终歼灭叛军。
3. 结局:用断藤制成的新战鼓成为胜利象征,当地恢复和平,后人建庙纪念。

二、艺术特色
1. 画面感强:用"大藤如斛亘千丈"形容藤蔓巨大,"斧断蜿蜒疾雷响"描写砍藤的震撼场面。
2. 对比手法:叛乱时的"万山瘴"与平叛后的"民更生"形成鲜明对照。
3. 声音描写:战鼓声贯穿全诗,从制作时的雷响到庆功时的鸣鼓,渲染出激昂氛围。

三、深层含义
1. 歌颂英雄:通过韩雍御史的事迹,赞美智勇双全的将领。
2. 和平可贵:强调战争是为了恢复秩序,"师和令肃"才是理想状态。
3. 历史传承:用"伏波铜鼓"的典故(东汉马援的故事),把这次胜利放入历史长河中,表达对长治久安的期盼。

诗中提到的"迎神送神曲"等细节,说明当地百姓用祭祀活动铭记这段历史,而最后"作歌愿补陈仓石"的结语,表明诗人想用诗歌让这个故事像刻石记功一样流传后世。全诗既有金戈铁马的壮烈,又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读来令人振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