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遇风

未嫌春脕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爪。
剩欲开怀纳岩岳,可堪病眼着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
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永和遇风》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遭遇风沙时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首联“未嫌春脕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爪”是说:诗人并不嫌弃春天来得晚、花开得少,反而更爱眼前青翠的原野,绿得像刚长出的嫩爪(可能指新芽或青草)。这里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即使春色未浓,也能欣赏简单的美。

颔联“剩欲开怀纳岩岳,可堪病眼着风沙”笔锋一转:本想敞开胸怀拥抱山岳美景,奈何病弱的眼睛受不了风沙的吹打。这一对比凸显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心向自然,身体却受困。

颈联“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是生动的画面:诗人站着等船,看鸥鸟飞远,拄着拐杖轻声吟诗,帽子被风吹歪。这两句用细节刻画了风中伫立的形象,既有闲适,又带一丝狼狈,显得真实可爱。

尾联“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是自嘲:作客他乡,本想写诗解闷,结果诗也写不出,倒不用愁两鬓不斑白了(风沙吹得人憔悴,自然显老)。这种幽默化解了漂泊的苦涩,显得豁达。

全诗亮点在于: 1. 平凡中的诗意:诗人把等船、看鸟、风吹帽斜的日常场景写得趣味盎然。 2. 苦中作乐:面对风沙和衰老,用自嘲代替抱怨,展现乐观心态。 3. 画面感强:如“绿似爪”“帽斜”等比喻和动作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本质上,这是一首“接地气”的春日游记,告诉我们:生活难免狼狈,但若能像诗人一样观察细节、苦中寻趣,平凡的日子也能嚼出滋味来。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