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宗奉圣祖玉清昭应宫十一首① 其八 亚、终献用《冲安》

太初非有体,至道本无声。
降迹临下土,成功陟上清。
至仁敦动植,丕绪启宗祊。
紫禁承来格,鸿基保永宁。
发祥垂诞告,致孝荐崇名。
广乐伸钦奉,储休固太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祭祀圣祖的乐章,用现代语言解读如下:

核心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圣祖(被神化的皇室祖先)的功德,表达对太平盛世的祈愿。全篇围绕"神圣降临-庇佑万物-传承基业"三个层次展开。

逐句解析
1. 神圣本源(前四句)
- "太初""至道"指宇宙初始的混沌状态,说圣祖本是超越形体的存在,为教化众生才降临人间("降迹临下土"),最终回归天界("陟上清")。类似神话中神仙下凡的故事。

2. 庇佑万物(中四句)
- 用"至仁"强调圣祖的仁慈,说他像阳光雨露般滋养万物("敦动植"指厚待动植物),为皇室开创伟大基业("丕绪启宗祊")。"紫禁""鸿基"指皇宫和国运,说圣祖的庇护使国家稳固。

3. 人间礼赞(后四句)
- 人们用盛大的仪式("发祥""广乐")和孝心("致孝")来报答圣祖,通过祭祀传递治国理念("储休"指积累福泽),最终实现"固太平"的理想。

写作手法
- 用"太初""上清"等道家词汇营造神圣感
- "动植""鸿基"等具体意象让抽象概念更生动
- 全篇押"eng/ing"韵,诵读时产生庄重悠远的效果

现代启示
虽然这是古代皇家祭祀诗,但其中"仁德治国""敬畏自然""追求太平"的思想,仍能引发当代人对治国理念、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诗中把抽象的道德力量形象化的手法,也值得现代文学借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