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垂老别

枪云起西陲,阴翳纷四塞。地缺紫溟涨,天倾白日蚀。

中原正格斗,东南括民力。宰相出管兵,奔走不得息。

江汉恃锁钥,矫矫虎而翼。尾大莫敢制,痈溃徒自戚。

带甲十万人,秦越终异域。诸藩复流虐,淮泗苦毕弋。

天子日深居,优诏还示德。侧闻京尹令,上奉司马檄。

大募勇健儿,蹶张守坞壁。老夫年半百,须发尚黎黑。

沃土弃蓬萧,诸男死锋镝。入为饥寒并,出为豺狼逼。

不如事征战,横行寄胸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悲惨命运,充满对现实的控诉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开头用"枪云""阴翳"等意象渲染战争阴云密布的压抑氛围,就像西北边境升起的硝烟遮蔽了天空。接着用"地缺""天倾"这样夸张的比喻,形容战乱导致天地变色的惨状。

中间部分直接批判统治者的无能:宰相忙着调兵遣将却无实效,将领们像长了翅膀的老虎一样嚣张跋扈却不敢真正抗敌。十万大军各自为政,就像秦越两国互不相干。而皇帝只顾躲在深宫下诏书,地方官员则忙着征兵。

最震撼的是老者的自述:五十岁的老人头发还未全白,却要被迫上战场。他的沃土荒芜,儿子们都战死了,在家挨饿受冻,出门又遇豺狼。这种走投无路的处境,让他宁可去战场"横行"发泄。这里的"横行"不是耀武扬威,而是绝望中的最后反抗。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道出残酷真相:战争让百姓失去一切,而所谓的统治者要么无能,要么自私。老人最后的选择,是对这个吃人社会最悲壮的控诉。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战乱年代的集体苦难变得具体可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