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达奚司空次苏应机原韵 其一

岂知流落送生涯,肠断归帆去转赊。
晓望可堪迷旧国,夜台谁信是真家。
精魂已化三生石,幽恨还成百结花。
并与胥涛同积忿,海门朝夕自声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流落他乡之人的深沉哀愁和无法释怀的怨恨。

前两句写主人公漂泊在外的悲惨处境:没想到自己会沦落到如此地步,望着远去的船帆(象征回家的希望),内心痛苦到极点,可归途却越来越遥远。"肠断"二字生动表现出思念家乡的痛苦。

中间四句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描写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白天眺望远方,却已认不出故国的模样;长夜漫漫,谁能相信死后埋葬的地方就是真正的归宿?灵魂早已化作三生石(象征永恒的痛苦),内心的怨恨像打满结的花一样无法解开。这里用"三生石"和"百结花"两个意象,把无形的痛苦具象化。

最后两句将个人情感升华:我的怨恨就像伍子胥的怒涛一样汹涌澎湃(传说伍子胥死后化为钱塘江潮神),每天在海门听着潮声,只能独自叹息。这里用"胥涛"的典故,把个人遭遇与历史悲剧联系起来,增强了情感的厚重感。

全诗通过漂泊、望乡、怨恨、叹息四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个游子刻骨铭心的思乡之痛和人生无奈。诗人用"迷旧国"、"化三生石"等新颖的比喻,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可感,读来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