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圣庵欲过圆通

我初浮舟济九江,幽寻兰若山苍厖。
王摩诘画倚栏槛,谢灵运诗开绮窗。
艾禅高谈肖琢玉,法身雅论非枯桩。
梦回便是圆通路,月冷上方钟一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九江、寻访山寺的闲适心境,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展现禅意之美。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乘小船渡过九江,在苍翠山间寻访寺庙("兰若"即寺庙)。这里用"浮舟"二字营造出轻盈随性的感觉。

中间四句用典巧妙:
- 提到王维(摩诘)的画倚着栏杆,暗指眼前景色如画
- 谢灵运的诗句仿佛推开了精美窗扉,形容诗歌带来的开阔意境
- "艾禅"可能指高僧谈禅,其言论像雕琢美玉般精致
- "法身"指佛性,说明真正的佛法讨论不是枯燥说教

最后两句最妙:诗人说从梦中醒来就踏上了通往圆通(佛教语,指通达无碍)的路,这时月光清冷,山顶传来一声钟响。这个结尾余韵悠长,用"月冷钟撞"的意象把禅意具象化,让读者仿佛也听到那穿透心灵的钟声。

全诗通过舟行、山寺、名画、诗句、禅谈、钟声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个文人追求心灵通透的过程,最后以钟声作结,留下无限遐想空间。诗中用典自然,既有文人雅趣,又含佛理禅机,读来清新脱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