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季友属题其母杨太夫人麻姑载酒画帧

梁溪三杨盛文藻,生晚吾及见女孙。
笄年随宦老就养,诗画清丽知渊源。
曩交仲子爰及季,隔幔时获聆清言。
为图散花会微旨,忏除结习皈祇洹(里居时尝为予作天女散花图。)。
谁知桑海并亲见,此画无亦元机存。
神仙狡狯夺造化,平陆胥溺能勿援?
尘扬水浅故眼熟,傥起昏垫开衢尊。
人天十载百感集,剩对季子追梦痕。
画中有诗况手泽,仙坛记在试一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为朋友董季友的母亲杨太夫人所画《麻姑载酒图》题写的作品。全诗通过画作串联起三个动人层次:

1. 家族文脉的传承 开篇用"梁溪三杨"点出杨家世代书香(梁溪是无锡别称,三杨可能指杨氏家族三位文人)。作者虽未见过杨太夫人的祖辈,但有幸结识她的孙子辈。诗中"笄年随宦"(少女时代随父做官)、"老就养"(晚年享受儿孙奉养)等生活片段,展现了一位兼具才情与品格的女性形象。

2. 艺术与佛缘的交织 中间回忆杨太夫人曾为作者画《天女散花图》,暗含佛教"散花祈福"的典故。用"忏除结习"(忏悔世俗执念)、"皈祇洹"(皈依佛法)等词,展现画作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后文"桑海"(沧海桑田)暗示时局巨变,更显画作蕴含的智慧。

3. 仙凡相映的深意 结尾处将麻姑神话与现实关联:传说麻姑见证沧海三变,诗人以此喻指杨太夫人历经世事变迁。"尘扬水浅"化用"沧海桑田"典故,期盼仙人能解救人间苦难("平陆胥溺"指百姓陷于困境)。最后"画中有诗"点明艺术真谛——既是母亲的手泽遗作,更是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全诗巧妙融合家族记忆、艺术审美与人生感悟,通过一幅画作,既赞颂了杨太夫人的才德,又寄托了对乱世中人文精神不灭的信念。语言上善用典故却不觉晦涩,如"桑海""尘扬水浅"等意象自然融入,展现出文人诗雅致而不失真情的特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