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物欣含爽,驱云合放晴。
岂怀分别见,因境爱憎生。
翼翼催苗实,萧萧助马鸣。
高峰停辔处,万里向虚明。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风》为题,通过生动的生活场景和自然意象,展现了风的多样性格和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前四句写风的"性格":风吹过物体时带来清爽(如夏日凉风),又能驱散乌云让天空放晴。诗人用拟人手法说,风本身没有偏爱或偏见,只是人们会根据自身处境(比如需要晴天或阴凉)而对风产生喜爱或厌恶——这其实暗喻了人性中"趋利避害"的本能。

后四句转向风的"力量":它既能轻柔地催熟庄稼("翼翼"形容小心呵护),又能发出呼啸声伴随骏马奔腾("萧萧"是风声)。最后诗人站在高山之巅拉住缰绳,眼前豁然开朗——万里长空被风吹得澄澈透亮,这个画面既是对自然风光的赞叹,也暗含"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全诗妙在将无形的风写得可见可感:既有对农事的关怀(吹熟庄稼),又有壮士的豪情(助马奔驰),最后以开阔的天空象征心境明朗。诗人通过风告诉我们:自然力量本无善恶,关键在人如何与之相处;而登高望远时,往往能超越世俗的爱憎,获得更通透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