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月夜

蓬窗深闭奈愁何,恐见姮娥愁更多。
此际夜明帘底月,有人无那注横波。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船中月夜里的孤独与愁绪,情感细腻动人。

前两句写诗人关紧船窗不敢看月亮,因为看到月亮(姮娥)会让自己更忧愁。这里用"姮娥"代指月亮,既增添了诗意,又暗示了孤独感——就像月宫中的嫦娥一样寂寞。一个"恐"字生动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脆弱。

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自己不敢看月亮,但此刻月光依然透过帘子照进来,仿佛有人在默默流泪。"无那"是无奈的意思,"横波"既指月光如水波荡漾,又暗喻泪光闪烁。这种双关手法让画面既美丽又忧伤。

全诗妙在层层递进:先写关窗避月,再写月光不请自来,最后以泪光般的月光作结。短短四句,把逃避、无奈、感伤的情绪写得婉转动人。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伤心",而是通过关窗、月光这些具体画面,让读者感受到那份无处可逃的愁绪,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之美的体现。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