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胡光大

去年雪中寄我词,一读一回心转悲。
结交谁似金兰契,举世纷纷桃李姿。
我观百岁须臾耳,人在乾坤犹酿器。
清浓糟粕总成空,四海滔滔不知醉。
我是浮云与世乖,醉醒各判自难谐。
天地悠悠尚应尽,百年草草为形骸。
吟诗作赋愁肝肾,绝颖屠羊争笔阵。
劳筋苦骨竟何为,一榻清风万年尽。
襄阳太守何其愚,沉碑水底誇龙鱼。
至今人笑陵谷改,亡吴帝晋竟何如。
我有穷愁何日宽,醯鸡起灭閒独看。
痴儿细子能萋菲,毁誉荣辱吾何干。
今年春到花应早,预拟南园踏芳草。
细看春色天上来,万树芳花照晴昊。
庄生久矣喜逍遥,陶令何曾恨枯槁。
啜醨一醉也徒然,一诺千金永相保。

现代解析

这首诗《答胡光大》是明代诗人解缙的作品,表达了他对人生、友情和世态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直白,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超脱的向往。

1. 开篇回忆友情
诗人提到去年收到朋友胡光大的雪中赠词,每次读都感到悲伤。他感叹真正的知心朋友(金兰契)难得,世上多是表面热闹的泛泛之交(桃李姿)。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真挚友情的珍贵。

2. 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人认为人生百年转瞬即逝,人就像酿酒容器,无论清酒(高尚)还是糟粕(庸俗),最终都成空。世人沉迷名利(不知醉),而他却像浮云一样与世俗格格不入,醉醒之间难以调和。这种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疏离感。

3. 对功名的批判
他提到写诗作赋耗费心力,文人争强好胜(绝颖屠羊争笔阵),但最终都是徒劳。又以“襄阳太守沉碑”的典故讽刺追求虚名的人——即使刻碑沉水想留名,终究会被时间遗忘。这里暗含对功名利禄的否定。

4. 超脱的态度
诗人说自己不在乎穷愁和他人议论(毁誉荣辱吾何干),像醯鸡(小虫)一样看淡起落。他更期待春天赏花、逍遥自在的生活,推崇庄子、陶渊明的豁达,认为醉酒享乐不如一诺千金的真挚友情。

精髓与魅力
-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诗中既有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又有对自由超脱的向往。
- 生动的比喻:用酿酒、浮云、醯鸡等日常事物比喻人生,通俗易懂。
- 真挚的情感:对友情的珍视(“一诺千金”)和对虚伪的厌恶形成鲜明对比,打动人心。

整首诗像一位清醒的长者,既看透世间的虚妄,又保留对美好事物的热忱,劝人珍惜真情、活出通透。

解缙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