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是在谈论画竹子的卷轴,实际上借竹子表达了作者对乱世中人们气节的期望。
前两句"兵戈那得遂平安,莫笑迂疏纸上看"意思是:战乱年代哪有真正的平安?别笑话我只能在纸上画些没用的竹子。这里透露出作者对战争的无奈——作为文人,他无法上战场,只能通过绘画来寄托情感。
后两句"愿得人人操大节,不虚山朽写琅玕"是诗的核心:希望人人都能像竹子一样保持高尚的节操("大节"),这样我画这些精美的竹子("琅玕"指美玉,这里比喻竹子)才不算白费功夫。作者用竹子"空心有节"的特点,比喻人在乱世中应该坚守的品格。
全诗巧妙地把绘画、咏物和说理结合在一起。通过画竹子这件小事,表达了在动荡年代对人们精神气节的期许。竹子在这里不仅是绘画对象,更成为了人格的象征。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展现了文人"以画言志"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