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颂古五十七首》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来阐述一个哲理,形象地表达了对“至道”的理解与追求。让我们来逐句分析,看看它背后蕴含的智慧。
1. 天雷如鼓,云腾致雨:这句话描述了雷电和雨水的自然现象。雷声如鼓一般响亮,乌云翻腾后带来了雨水。这正如自然界中的道理,自然现象看似复杂,实则遵循着简单的规律。
2. 雨霁云收,新月一钩:雨停后,乌云散去,天空中出现新月如钩。这描述的是雨过天晴后的宁静美好。在自然现象中,雨后不仅带来了清新,更带来了新的希望。
3. 至道无难,惟嫌拣择:这句直接点出了诗歌的核心思想,即至高的道理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人们过于纠结和挑剔。它告诉我们不要被琐碎的事物所迷惑,而是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去理解和领悟真理。
4. 五年分疏太隔胍,东海鲤鱼多赤梢,南山大虫有白额:最后一句更形象地阐释了前面的哲理。它说经过了五年才明白道理,这时间太长了。这里用“东海鲤鱼多赤梢,南山大虫有白额”来比喻人们往往在某个特定现象面前过于纠结(比如鲤鱼的尾巴颜色和大虫的额头),而忽略了更为根本的道理。这表达了对人们过于纠结具体细节,而忽略了整体观念的批评。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了,引导人们从自然中寻找生活的智慧,明白在复杂的世界里,寻找本质的简单之道才是关键。它鼓励人们要有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事物的变化,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生活。
释道昌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于道场寺,悟彻。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年二十三归省妙湛于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