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阮公咏怀 其四

万物岂不众,而予独吾生。
吾生不暇治,安用求其赢。
执籍虽利重,刎喉非祸轻。
知哉屠羊子,反市避三旌。
主父厌摈斥,自谓甘倒行。
生幸五鼎食,死仍五鼎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

开头两句说世间万物那么多,但人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接着作者反问: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暇好好经营,何必还要追求更多身外之物呢?这里用"赢"字代指世俗利益。

中间部分用两个典故说明道理:第一个是"屠羊说"的故事,这个卖羊肉的普通人拒绝做官,宁愿回到市井生活;第二个是主父偃的遭遇,他贪图富贵最终惨死。通过对比,作者想告诉我们:追求权力富贵看似风光,实则暗藏杀机,反而不如平凡生活来得安稳。

最后两句特别犀利:主父偃生前享受豪华宴席(五鼎食),死后却被煮在鼎里(五鼎烹)。这个强烈对比揭示了追逐名利的危险结局。

全诗核心思想是:与其拼命追逐外在的名利地位,不如好好经营自己的生命。平凡安稳的生活,往往比富贵险中求更值得选择。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在今天依然能引发我们的共鸣。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