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文与也竹坞草庐

坐阅沧桑五十年,不知颜状已苍然。
世家文物传诗画,相国衣冠傍墓田⑴。
乱竹巧遮行药径,浊流閒送出山泉。
丈人有福能高卧,一榻秋阴万树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隐居山林的生活,充满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首联"坐阅沧桑五十年,不知颜状已苍然"写老者经历了五十年的世事变迁,不知不觉间容颜已经苍老。这里用"坐阅"二字,生动表现了老者静观世事变化的状态。

颔联"世家文物传诗画,相国衣冠傍墓田"通过对比,展现了老者家族曾经的显赫与如今的落寞。前句写家族传承的诗画文物,后句写曾经的达官显贵如今只能与墓田为伴。

颈联"乱竹巧遮行药径,浊流閒送出山泉"是诗中最生动的画面:杂乱的竹林巧妙地遮掩着采药的小路,浑浊的溪流悠闲地送出山中的泉水。这两句通过"乱竹"和"浊流"的意象,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然随意。

尾联"丈人有福能高卧,一榻秋阴万树蝉"直接表达了对老者隐居生活的羡慕:能在秋日的树荫下高卧,听着万树蝉鸣。这里的"一榻秋阴"和"万树蝉"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老者的沧桑经历与闲适的隐居生活相对照,表达了作者对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向往。诗中"乱竹"、"浊流"等看似随意的景物描写,恰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真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