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艺平①作草歌

彼何人斯在林薮⑴,清光烂烂照座右。
千岁溪藤丈八宣,解衣磅礴撼松牖。
凿破鸿濛惊落笔,继看二仪生妙有。
导之泉注顿山安,一气斡旋龙蛇走。
五合还凭力运成,翰逸神飞殷雷吼。
取譬何啻屋漏痕,不乱之乱尽纲纽。
匹似风起涣文生,又如星错九天九。
须臾已尽十余纸,墨沈淋漓倾十斗。
意气直到王铎前,颠张醉素几拜手。
因叹余子徒纷纷,千古真传空在口。
枵腹高心诩能书,纵横涂抹费缚帚。
草乖使转那成字,鄙吝满纸徵速朽。
芥壁涴眼诚何心,滓秽太清不自丑。
岂如杨子真健者,勿矜小智堪大受。
楷法精详草不迷,匆匆何暇署某某。
撑肠更有书万卷,诗法琴理研之久⑵。
陶甄自不阂通规,天机深者中有守。
神明顿见此作中,潇洒出尘绝外诱。
张之萧斋辉素壁,山林气象斯吾偶。
一赏欲浮一大白,酒户殊隘呼负负。
杨子杨子诚可人,今夕何夕值此友。
绝艺惠我憺忘归,群动渐寂月在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一位书法家杨艺平创作草书时的狂放气魄和精湛技艺,展现了艺术创作中"人书合一"的境界。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创作场景(前16句)
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杨艺平挥毫的震撼场面:他在山林间铺开巨幅宣纸,运笔如风似雷,墨汁飞溅如同倾泻十斗。笔下的线条像龙蛇游走,又像屋漏痕般自然,乱中有序。诗人用"雷吼""龙蛇"等夸张比喻,把静态的书法写出了动态美感。

2. 艺术对比(中间12句)
通过对比凸显杨艺平的高超:他的作品让古代书法大师王铎、张旭都要致敬,而当今那些空腹高谈的"书法家"们只能生产垃圾作品。这里揭示了真正艺术需要深厚积累,不是靠装腔作势。

3. 艺术家修养(后16句)
点明杨艺平成功的根源:他不仅精通楷书基础,更有万卷诗书和音乐修养。这种全面素养让他的创作既潇洒又守规矩,作品挂在屋里能带来山林清气。诗人看得想喝酒庆祝,感叹遇到这样的知己太难得了。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书法创作写成了一场气势磅礴的表演,墨汁、宣纸、笔锋都成了有生命的角色。诗人用我们熟悉的自然景象(雷声、龙蛇、屋漏痕)来比喻抽象的艺术创作,让读者能直观感受书法的魅力。最后强调的真正艺术家需要"诗书琴理"全面修养的观点,对今天仍有启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