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怀念师父贯休和尚的作品,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师徒情谊和修行感悟。
前四句写回忆:想起当年和师父在山中静心讨论佛法的时光。那时候师父教导我"总无方是法"——真正的佛法没有固定形式;"难得始为诗"——历经磨难才能写出好诗。这两句既是修行心得,也是创作感悟。
五六句用生动的画面描写清苦的修行生活:冻得发抖的狗蜷缩在干树叶里睡觉,饥饿的鸟儿啄食生病的梨子。这些意象既真实反映了山居的清贫,也暗喻修行需要忍受艰苦。
最后两句表达美好愿望:希望将来能在净土(白莲社象征佛教净土)重逢。这里的"白莲社"用了佛教典故,但不说破,显得含蓄动人。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真挚,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和修行体悟,展现了师徒之间超越时空的精神联结。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依然纯净的期盼,让读者感受到修行者特有的淡泊与深情。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