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西峰复下登舟赏玩

山庄泛月偶一逢,况值新秋清且美。
过望而复蔽东岭,白傅诗中悟其理。
急则计生因寻山,敌则气作且置水。
跋马西峰最高处,下视东岭乃眼底。
不踰时尚未黄昏,东海涌出银盘子。
大千世界一广寒,枣叶须弥难比拟。
徐徐策骑下崇椒,月随我共登舟矣。
谢家高致昔留诗,别开生面惟予始。
设云卿士在箕畴,旁求若济亦将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初秋的傍晚登山赏月的雅致体验,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生哲思。

开篇写作者在山庄偶然遇到泛舟赏月的好时机,初秋的清爽更添意境。随后用白居易诗中"月蔽东岭"的典故,说明月亮被东山遮挡的自然现象。这里暗含一个生活智慧:遇到阻碍时(如月亮被山挡住),与其干着急,不如主动换个角度(登山)去寻找解决办法。

中间部分生动记录了登山过程:作者骑马登上西峰顶,发现之前遮挡月亮的东岭已在自己脚下。不到黄昏时分,月亮就像银盘一样从东海升起,月光洒满人间,连佛教传说中的须弥山(象征极大)和枣叶(象征极小)都无法比拟这种壮美。

下山时,月光仿佛跟着作者一起回到小舟,这种拟人手法让月亮有了灵性。结尾颇为自豪地说:前人(谢家)虽留下高雅诗篇,但像我这样"登山追月"的独特体验还是头一遭。最后用典故自比贤臣,表达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全诗妙在将一次普通赏月写出三重境界:先是"遇阻-变通"的生活智慧,再是"登高见月"的空间转换之美,最后是"人月共游"的物我交融。语言如"银盘子"的比喻既通俗又传神,把常见的秋夜写得既有哲理趣味又不失轻松惬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