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过觉苑寺①

越游无他营,合志事幽讨。
初程历萧然,环堞碧秋草。
江郎有故居,斜日市渠抱。
维舟试来寻,鸦鹊闹浩浩。
墙隅石幢一,相对杂佣媪。
依稀辨垂拱,阿武时所造。
入门两砖塔,经始已无考。
犹资象教力,鬼手拄倾倒。
睿达与温夫,署楄尚完好⑴。
扪壁读残碑,元明奚足道。
独有梦笔桥,记者吴中老⑵。
似惧地主嘲,其文特摛藻。
中述会昌年,花宫迹如扫。
僧徒尽乌巾,雁齿废行潦。
宣宗即牵复,未琢白石皓。
茂宰曰李君,成梁十月早。
我愧词囿荒,吉梦敢私祷。
华发谢貂蝉,消摇破诸恼。
几时买廛居,名蓝作邻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舟过觉苑寺》写的是作者乘船经过觉苑寺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寺庙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1. 寺庙的兴衰变迁:
* 曾经的辉煌: 诗中提到寺庙里有石幢、砖塔等建筑,还有睿达、温夫等名人的题字,说明这里曾经香火鼎盛,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 如今的衰败: 寺庙已经破败不堪,石幢倒塌,砖塔倾斜,僧人也穿着普通的衣服,不再是昔日的盛况。诗中“花宫迹如扫”一句,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荒凉。

2. 历史的沧桑感:
* 时间的流逝: 诗中提到了垂拱、阿武、会昌、宣宗等历史年号,以及元明等朝代,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 人事的变迁: 寺庙的兴衰,也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曾经的繁华,如今已成过眼云烟,令人唏嘘不已。

3. 作者的感慨:
* 对历史的思考: 作者通过寺庙的变迁,思考历史的兴衰更替,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对现实的无奈: 作者看到寺庙的破败,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感到无奈和惆怅。
* 对未来的向往: 诗中“几时买廛居,名蓝作邻保”一句,表达了作者希望远离尘世喧嚣,与寺庙为邻,过上清净生活的愿望。

4.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语言朴实自然: 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
* 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对寺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悠远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 情感真挚: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慨,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觉苑寺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诗歌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