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仙观

绰约长眉海上仙,久餐云母学长年。
山中丹井今无恙,为吊南弃谢自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的山中道观景象,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对修仙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前两句"绰约长眉海上仙,久餐云母学长年"像电影特写镜头:一位眉毛修长的仙人从海上飘然而至,他长期服用云母(古人认为能延年益寿的矿物),正在修炼长生之术。这里用"绰约"形容仙人飘逸的姿态,"长眉"是道教仙人常见的形象特征,整体营造出神秘悠远的氛围。

后两句"山中丹井今无恙,为吊南弃谢自然"将镜头转向现实中的道观:山中的炼丹井依然完好,诗人来此是为了凭吊唐代女道士谢自然(传说在此得道升仙)。"丹井"是道家炼丹的重要设施,"无恙"二字暗示时光流逝而仙迹长存,与"谢自然"的名字形成巧妙呼应——既是人名,又暗指"回归自然"的修道境界。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时空交织的手法,将传说中的仙人、现实中的古迹和历史人物串联起来
2. "云母""丹井"等具体物象的选择,让虚无缥缈的修仙变得可感可知
3. 最后对谢自然的追忆,含蓄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凡尘的渴望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想成仙",而是通过描绘仙踪遗迹和前辈事迹,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种对永恒生命的向往,这种含蓄的表达比直白抒情更有韵味。

方信孺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