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正之芙蓉韵三首 其二

凌波直欲渡横塘,却爱无人独自芳。
且倚新漪闲照影,更凭女伴一扶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朵芙蓉花在水边顾影自怜又渴望陪伴的生动画面。

前两句写芙蓉花像仙子一样想渡过池塘("凌波"形容轻盈步态),却又享受无人打扰、独自绽放的幽静。这里用拟人手法,把花写成有思想感情的人,既想探索新环境,又珍惜独处的自在。

后两句更生动:芙蓉花懒洋洋地靠着新泛起的水波欣赏倒影,忽然发现需要女伴搀扶才能站稳。这里"扶将"二字特别妙,既写出花枝被风吹拂的摇曳姿态,又透露出花儿娇嗔需要陪伴的小心思。就像现代女孩自拍时,既要独自美丽,又悄悄期待闺蜜的互动。

全诗把静态的芙蓉写得活灵活现,通过"想渡塘又犹豫"、"照镜子要人扶"这些生活化场景,巧妙传递出人类共通的矛盾心理——既向往自由又渴望陪伴,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正是古诗打动人的关键。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