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林五十咏·芗林

一代芗林老,吾生不并时。
来寻白玉柄,秪见紫兰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仰慕与遗憾之情。

前两句"一代芗林老,吾生不并时"直白地说:芗林这位前辈大师生活的时代和我不同,我没能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这里透露出诗人对前辈的崇敬,以及不能当面请教的惋惜。

后两句"来寻白玉柄,秪见紫兰枝"用具体的意象来表达这种追寻:诗人想寻找前辈留下的珍贵遗物(白玉柄象征珍贵传承),却只找到生长茂盛的紫兰花。这个对比既写出了前辈精神永存(紫兰枝象征生生不息的精神),也暗示真正的传承不在于实物,而在于精神内涵。

全诗用简单的生活化比喻,把对先贤的追思写得生动感人。就像现代人去拜访偶像的故居,虽然见不到本人,但通过他生活过的地方、留下的作品,依然能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诗中"白玉柄"和"紫兰枝"的对比,就像我们今天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觉。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