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

斜阳入花柳,浑欲不胜情。
春事乃如此,病躯安得(原校:一作殊未)平。
尚堪冲宿酒,复作快新晴。
荒檐足乌鸟,莫厌晚来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中的人在暮春傍晚的所见所感,语言平实却充满细腻的情感。

夕阳斜照在花柳之间,这美好的春景让虚弱的诗人几乎承受不住内心的触动。春天本该是生机勃勃的时节,但诗人却卧病在床,无法像健康时那样享受春光。这里用"春事"与"病躯"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无奈。

虽然身体不适,但诗人仍想打起精神:昨夜残留的酒意还能支撑他起身,雨后初晴的清新空气也让他感到片刻舒畅。最后两句写屋檐上乌鸦的叫声——诗人没有嫌弃这傍晚的聒噪,反而在病中体会到了平常容易忽略的生活细节,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没有刻意渲染病痛,而是通过"斜阳""花柳""新晴"这些寻常景物,淡淡地传递出病中人对生活的珍惜。特别是结尾对乌鸦叫声的接纳,展现了人在脆弱时反而更能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