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鹊山"的奇石景观,用生动有趣的比喻展现了石头的独特魅力。
前两句写鹊山石的外形:它像从树林和城郭间突然冒出来,山顶的形状像是被人用刀切去一块,留下一个拳头般的缺口。这里用"割一拳"这个动作感很强的比喻,让静止的石头突然有了动感。
后四句把石头比作一个大家族:这块大石头就像端坐的威严老爷爷(丈人),周围的小石头像儿孙们规规矩矩地围着他排列。最有趣的是诗人说:面对这样的奇石能恭敬下拜的话,那爱石成痴的米芾(宋代著名爱石人)简直就是神仙了。这里用幽默的口吻,既赞美了奇石的魅力,也表达了自己对石头的喜爱之情。
全诗把无生命的石头写得活灵活现,通过"丈人-儿孙"的家庭比喻,让冷硬的石头有了温度,最后用米芾的典故点出爱石者的痴迷,读来既有趣味又引人共鸣。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