莹心亭观荷花作

莹心亭上逍遥客,照眼池中烂漫花。
白苧单衣销暑日,玉盘纤手送朝霞。
身闲但觉牵诗思,年老方知爱物华。
笑听采莲频度曲,惊看垂柳乍栖鸦。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荷花为主题,描绘了一位欣赏荷花的诗人在莹心亭上的感受与想象。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这首诗。

首句“莹心亭上逍遥客”,诗人以逍遥自在的游客身份,站在莹心亭上欣赏美景。这个场景立刻让人联想到一个宁静的早晨,诗人在亭子里享受着悠闲时光。

第二句“照眼池中烂漫花”,描述了池中的荷花盛开的景象。诗人目光所及,满眼都是绚烂的荷花。这句诗使人感受到荷花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句“白苧单衣销暑日”,诗人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酷热的夏日里消暑。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形象,也暗示了荷花生长的环境——炎热的夏日。

第四句“玉盘纤手送朝霞”,诗人用玉盘和纤手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朝霞的美丽和柔和。这里也透露出女性的柔美与细腻,与荷花的优雅气质相契合。

第五句“身闲但觉牵诗思”,表达了诗人在闲适之际,看到荷花美景,引发了诗兴。这里强调了荷花对诗人创作的影响,也体现了诗人对荷花的喜爱。

第六句“年老方知爱物华”,诗人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喜爱美好的事物,尤其是荷花。这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也强调了荷花的美好。

最后两句“笑听采莲频度曲,惊看垂柳乍栖鸦”,描述了诗人在欣赏荷花时,听到采莲的歌声,看到垂柳上栖息的乌鸦。这两个细节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生活气息,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荷花、朝霞、采莲、垂柳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夏日荷塘画卷。诗人以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对荷花的赞美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通俗,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