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饯王允安还庐江

为君置酒鳌山顶,与君携手登崔嵬。明朝离别不相见,一饮须尽三百杯。

伤君饥寒剩诗卷,奇骨兀奡黄金台。不逢王公加拂拭,坐令衣帽生尘埃。

我亦频年不得志,笯鸿困缚排风翅。语少千秋下笔难,眼无知己狂歌易。

酒楼三月桃花红,珠帘卷入江南峰。相逢买醉证肝胆,各怜年少皆蒿蓬。

惊人殊态出山鬼,啸风唫雨时相同。谁使此乐尽今日,当筵把臂生凄恻。

金杯掷碎泪不枯,起坐阑干看海色。海云不动天风高,炎波黤惨蓬壶遥。

遏胸愁愤千万斛,相与激荡成波涛。神虬喷雪珍珠碎,烛龙跃日珊瑚摇。

变幻纵横生指顾,何况风波在世路。扬帆涉险信所难,引马回头不如去。

手持玉酌王郎前,吾辈岂为儿女怜?愿君此去勿他往,金庭奇奥多神仙。

朱菌芬蒀紫茸腻,饵之可以还华颜。他时我登此山上,手招白凤骑翩跹。

淩虚排翩下九华,芙蓉拂袖飘苍烟。与君共寻王子晋,月明迟我浮槎巅。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望海楼设宴送别好友王允安时的复杂情感,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还夹杂着对未来的期许。全诗情感跌宕起伏,画面感极强。

开头写诗人在鳌山顶设宴,与好友携手登高,想到明天就要分别,于是劝酒"一饮须尽三百杯",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不舍之情。接着诗人感慨好友怀才不遇,虽然才华横溢("奇骨兀奡黄金台"),却无人赏识,连衣帽都蒙尘。这里其实也是在说自己,两人都是不得志的年轻人("各怜年少皆蒿蓬")。

中间部分画面感很强:三月的酒楼桃花盛开,珠帘卷起可见江南山峰。两人相逢痛饮,肝胆相照。诗人用"山鬼""啸风唫雨"这样奇幻的意象,形容他们狂放不羁的性格。但欢乐总是短暂,想到即将分离,不禁掷碎金杯、泪流满面,只能起身看海排解愁绪。

看海时,诗人把内心情感投射到海景中:海云不动、天风高吹,炎热的波浪让人联想到遥远的仙山。胸中的愁愤像千万斛海水,激荡成波涛。这里用"神虬喷雪""烛龙跃日"等神话意象,把海浪写得气势磅礴,暗示人生道路的艰险多变。

最后诗人劝好友:扬帆远航太危险,不如归去。但他马上又振作起来,说"吾辈岂为儿女怜",勉励好友去庐江(金庭)寻找神仙福地,服用仙草("朱菌芬蒀紫茸腻")恢复青春。诗人想象将来自己登上仙山,骑着白凤,与好友一起寻访仙人王子晋,在明月下乘浮槎遨游天际。这个浪漫的结尾冲淡了离别的哀愁,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个人情感与壮阔海景相结合,离别的愁绪、怀才不遇的愤懑、对仙境的向往,都通过海浪、神话等意象生动呈现。诗人用豪放的笔调写伤感之事,最后以奇幻的想象作结,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特有的浪漫情怀。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