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其美联

宋如山重,郑比毛轻,同然魄碎魂全,名姓流传,一死如公亦千古;
袁已阎俘,孙犹道长,际此内讧外患,人才凋谢,九州以后更孤危。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是宋如山为他的好友陈其联而作的一首挽联,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分析它的内容和情感。

上联:


1. 宋如山重,郑比毛轻:这里用了比喻,宋如山(指宋濂,明代著名文学家)比作“重”的宋山,郑(指郑成功,清朝初年抗清将领)比作“轻”的毛笔。这句话意思是说,像宋如山这样的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就像山一样不可动摇,而郑成功这样的英雄虽然也值得尊敬,但相比宋如山还是显得有些不足。
2. 同然魄碎魂全,名姓流传:这句话表达了对生死的态度,意思是即使魂魄破碎了,只要活着的时候,为国为民的事情做得足够多,那么名字和事迹会永垂不朽。这里的“魄碎魂全”可以理解为虽然身体已经离去,但精神和功绩永存。
3. 一死如公亦千古:这句话是对陈其联的评价,意思是陈其联的死就如同宋如山那样伟大,他的名字会被永远铭记,他的精神会被永远传颂。

下联:


1. 袁已阎俘,孙犹道长:这里的“袁”可能指的是袁世凯,“阎”指的是阎锡山,“孙”指的是孙中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袁世凯已经被“俘虏”了(这里的“俘”有贬义,指被收买或控制的意思),而孙中山(道长在文中可能指孙中山的精神领导地位)仍然代表着道义和正义。
2. 际此内讧外患,人才凋谢:这描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内部分裂(内讧)和外部威胁(外患)使得人才大量流失。
3. 九州以后更孤危:九州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说法,这里指整个中国,意思是说,在未来,中国将会更加孤立和危险,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总结: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表达了作者对逝者深切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深深的忧虑。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作者不仅赞扬了逝者的伟大,也警示了当前社会面临的危机,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