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野的静谧画面,语言简单却充满意境。
前两句"春风几时来,幽嵓巳青峭"用疑问句开头,表现出对春天悄然到来的惊喜。诗人似乎在问:春风是什么时候吹来的呢?不知不觉间,幽深的山岩已经披上了青翠的外衣。"青峭"二字既写出了山色的青翠,又暗示了山势的陡峭。
后两句"野径无人行,孤花自相照"将视线转向地面。山间小路空无一人,只有一朵野花在静静绽放。"自相照"这个说法很妙,让人联想到花朵在阳光下自我欣赏、自我映照的画面,既表现了野花的孤独,又赋予它一种自在的美。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无人行"和"自相照"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不受人类干扰的原始美
2. "孤花"这个意象特别打动人,让人感受到生命在寂静中的顽强与美丽
3. 语言看似平淡,但每个字都经过精心选择,比如"青峭"的视觉感,"自相照"的灵动感
诗人通过观察细微的自然变化,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也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享受孤独的心境。读这首诗,就像看到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王廷相
王廷相(1474-1544),字子衡,号浚川,世称浚川先生,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廷相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 。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 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